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给市民的消费支付、金融理财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让不法分子抓住可乘之机,通过钓鱼网站、诈骗短信、虚假WiFi 热点等方式骗取了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,甚至进一步窃取个人账户资产带来经济损失。
在百度浏览器中输入“账户盗刷”,网页跳出的相关结果就有1000多万条,其中不少是各家媒体对当地银行账户盗刷事件的报道。
在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,国内某电商平台遭遇过盗刷的用户就集体成立维权群,向该电商“讨说法”。在这些遭遇盗刷的受害者中,有人单笔损失金额就高达22万元。
而这些账户盗刷案件与网络账户的信息泄露不无关系。在上述案例中,受害人在该电商平台购物后,即接到“客服”来电,称因某种原因要退款给购物者,因为信息准确不少消费者便信以为真,按照假客服要求在指定网页输入个人信息,结果银行账户被盗刷,损失惨重。
虽然在网络信息安全亟待加强的大背景下,企业应该积极承担责任,当涉及到金融行业时,银行也应迅速反应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护客户资金,但是作为消费者,自身也应该加强对网络账户信息和银行账户安全的重视程度。毕竟,损失的是自己账户里的真金白银,而且在证据不完全等情况下,消费者并不一定能够追回损失。